![]() 無線機及無線通信系統
专利摘要:
本發明之無線機係從預先準備的複數個頻率頻道選擇一個。前述無線機係通過前述選擇的前述頻率頻道而接收電波。前述無線機係接收前述電波及將接收到的前述電波解調而取得位元列。前述無線機確認前述取得之位元列是否包含預定的位元樣式。若前述位元列包含前述預定的位元樣式,則前述無線機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為包含預定的資訊之目的無線訊號,若前述位元列未包含前述預定的位元樣式,則前述無線機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並非前述目的無線訊號。當前述無線機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為前述目的無線訊號時,將前述位元列解碼化而取得前述預定的資訊。當前述無線機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並非前述目的無線訊號時,自前述複數個頻率頻道選擇與經選擇之頻率頻道相異的頻率頻道。 公开号:TW201301208A 申请号:TW101104029 申请日:2012-02-08 公开日:2013-01-01 发明作者:Masanori Kurita;Junichi Suzuki 申请人:Panasonic Corp; IPC主号:H04W72-00
专利说明:
無線機及無線通信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無線機及複數個無線機所構成的無線通信系統。 習知的無線機及無線通信系統,有文獻1(日本特開2009-265940號公報)記載的火災警報器及火災警報系統。該習知系統係由各自為無線機之複數台火災警報器所構成。當其中任一火災警報器感應到火災時,即利用無線通信從火源的火災警報器來對其他的火災警報器通知發生火災。而且,包含火源的火災警報器以及其他的火災警報器在內全部的火災警報器為連動而發布火災警報,藉此可迅速且確實地報知發生火災。 又,做為其他的習知例,亦提出有如以下之無線通信系統。例如,設置在集合住宅的各住戸之火災警報系統、由設置在集合住宅的管理室等且與各火災警報系統以有連接的監視裝置(火災收訊機)所構成的系統。該習知系統係於任一住戸發生火災時,從該住戸的火災警報系統將火災發生通知監視裝置。而且,從監視裝置將火災發生通知火源以外的住戸的火災警報系統時,火源的住戸的火災警報系統和火源以外的各住戸的火災警報系統連動而發布火災警報,藉此可迅速且確實地將火災發生報知集合住宅的全體住戸。 其中,設置在各住戸的火災警報系統,係由與監視裝置以有線連接的母機、及在與母機之間進行無線通信的複數個子機所構成。此外,各火災警報系統的子機原則上是僅與自己所屬的系統之母機進行通信,而不與其他系統(設置在其他住戸的火災警報系統)的母機進行通信。 然而,從設置在集合住宅的任一住戸的母機發送的無線訊號(電波)會傳送到達鄰接的其他住戸為止,而有與從設置在該其他住戸的母機發送的無線訊號衝突之虞。因此,以往係以使設置在鄰接的住戸的火災警報系統之頻率頻道相異,來抑制火災警報系統彼此的無線訊號干渉。 不過,上述火災警報系統等的無線通信系統可利用的無線訊號之頻帶由法律(電波法)來規定,各個火災警報系統可利用的頻率頻道只有些微數量,頻道間隔也只有數十千赫左右。因此,會有在子機接收的正規頻道的電力、及與正規頻道不同的其他頻道之鄰接頻道漏洩電力之差變小的情形,於這種情形下,無法抑制火災警報系統彼此的無線訊號之干渉。而且,因為無線訊號的干渉,會有無線機(例如,子機)必須接收之資訊(例如發生火災之通知)不能被接收的問題。 這種問題是遵守電波法之規定來利用頻率頻道,但卻有鄰接頻道漏洩電力這種無法漠視之問題,不限於火災警報系統等無線通信系統,也必定是會與無線式防止犯罪連絡系統、或無線式遠距遙控系統等著重設備控制的無線通信系統有關之問題。此外,在其他國家,於相當於日本的電波法之各國法律的基礎上,可利用的頻率頻道受到規定,但可說是終究還是持有上述問題點。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課題而研發者,其目的在於即使於產生無線訊號干渉的情形下,仍能接收經由該無線訊號傳送之資訊。 本發明之第1形態的無線機具備:變更手段、接收手段、檢測手段以及資訊取得手段。前述變更手段係構成為從預先準備的複數個頻率頻道選擇一個。前述接收手段係構成為通過經前述變更手段選擇的前述頻率頻道來接收電波。前述接收手段係構成為接收前述電波及將接收到的前述電波解調而取得位元列。前述檢測手段係構成為確認藉由前述接收手段取得的前述位元列是否包含預定的位元樣式。前述檢測手段係構成為若前述位元列包含前述預定的位元樣式,則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為包含預定的資訊之目的無線訊號,若前述位元列未包含前述預定的位元樣式,則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並非前述目的無線訊號。前述資訊取得手段係構成為於前述檢測手段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為前述目的無線訊號時,將前述位元列解碼化而取得前述預定的資訊。前述變更手段係構成為當前述檢測手段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並非前述目的無線訊號時,自前述複數個頻率頻道選擇與經選擇之頻率頻道相異的頻率頻道。 本發明之第2形態的無線機係如第1形態的無線機,其中前述接收手段係構成為當偵知經前述變更手段選擇的前述頻率頻道中的電波時,測量前述電波的訊號位準。前述變更手段係構成為當前述檢測手段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並非前述目的無線訊號時,除了前述經選擇之頻率頻道以外,順序地選擇前述複數個頻率頻道,除了前述經選擇之頻率頻道以外,由前述接收手段取得前述複數個頻率頻道各自的前述訊號位準。前述變更手段係構成為參照由前述接收手段取得的前述訊號位準,選擇前述訊號位準最高的前述電波所對應之前述頻率頻道。 本發明之第3形態的無線機係如第1或第2形態的無線機,其中前述接收手段係構成為當偵知經前述變更手段選擇的前述頻率頻道中的電波時,測量前述電波的訊號位準。前述接收手段係構成為若前述訊號位準為載波偵知之臨界值以上,則開始前述無線訊號的接收。前述臨界值係與前述複數個頻率頻道各自建立有對應。前述複數個頻率頻道包含預先建立有關連的無線機所對應之預定的頻率頻道。前述預定的頻率頻道所對應之臨界值為最小。 本發明之第4形態的無線機係如第3形態的無線機,其中具備通過前述預定的頻率頻道來發送無線訊號的發送手段。 本發明之第1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係於第1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中具備複數個子系統。前述複數個子系統各自包含一個母機和與前述母機進行無線通信的子機。前述複數個子系統各自被分配相異的頻率頻道。前述母機係構成為通過分配在本身所屬之子系統的前述頻率頻道,而與前述子機進行無線通信。前述母機係構成為在與前述複數個子系統共通的第1期間內發送第1無線訊號,且在與前述第1期間後的前述複數個子系統共通的第2期間等待接收第2無線訊號。前述第1無線訊號包含前述預定的位元樣式。前述子機係如第1至第4形態中任一種的前述無線機。前述子機係構成為接收前述第1無線訊號時,在前述第2期間發送前述第2無線訊號。前述母機係構成為在前述第2期間準備複數個時槽。前述母機係構成為在本身所屬之子系統所含之前述子機中分配前述時槽。前述子機係構成為使用經分配之時槽,將前述第2無線訊號發送至前述母機。前述母機係構成為針對本身所屬之子系統所含的前述子機,判定無應答子機是否存在。前述無應答子機係前述母機無法接收前述第2無線訊號之前述子機。前述母機係構成為當判定前述無應答子機存在之情形下,將前述無應答子機的前述時槽變更為其他時槽。 本發明之第2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係如第1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前述母機係構成為於判定前述無應答子機存在之情形下,將前述無應答子機的前述時槽替換成前述母機被分配在接收到前述第2無線訊號的前述子機之前述時槽。 本發明之第3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係如第1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時槽包含未被分配在前述子機的預備時槽。前述母機係構成為選擇前述預備時槽做為前述其他時槽。 本發明之第4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係如第1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前述母機係構成為即使在其他任一種前述子系統中,仍判定前述子機未發送前述第2無線訊號的無電波期間是否在前述第2期間。前述母機係構成為若前述第2期間有前述無電波期間,則選擇前述無電波期間所對應之前述時槽做為前述其他時槽。 本發明之第5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係如第1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前述母機係構成為測量前述第2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前述母機係構成為當判定前述無應答子機存在之情形下,將前述無應答子機的前述時槽替換成前述第2無線訊號的前述接收位準被分配在最高的前述子機之前述時槽。 本發明之第6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係如第1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其中前述母機係構成為在前述第2期間中,測量屬於其他前述子系統的來自前述子機之前述第2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前述母機係構成為判定前述接收位準成為預定的閾值以下的低電波期間是否在前述第2期間。前述母機係構成為若前述第2期間有前述低電波期間,則選擇前述低電波期間所對應之前述時槽做為前述其他時槽。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地說明有關將本發明之技術思想應用在習知技術中說明之無線機(火災警報器)以及無線通信系統(火災警報系統)的實施形態。但是,本發明之技術思想可應用的無線機及無線通信系統並不限定於火災警報器及火災警報系統,例如,搭載有用以偵知可疑者之侵入等的防止犯罪感測器等的無線機、以及具有該無線機之保全系統等亦能應用。 如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的火災警報系統(無線通信系統)係由複數(圖示例中為3個)個子系統SS1~SS3、及透過通信線Ls而與各子系統SSi(i=1,2,3)的母機M1~M3連接著的監視裝置X所構成。子系統SSi具有1台母機Mi、及在與母機Mi之間進行無線通信之1至複數(圖示例中為3台)台無線機(子機)Sij(i=1,2,3、j=1,2,3),例如,設置在集合住宅的各住戸或商業設施的各店舗等。 如此地,本實施形態的無線通信系統具備複數(圖示例中為3台)台母機Mi、及複數(圖示例中為9台)台子機Sij。 複數台母機Mi各自與和該母機Mi進行無線通信的子機Sij一起形成子系統SSi。複數台母機Mi係構成為在第1期間(下降區間)DT內發送第1無線訊號,在第1期間(下降區間)DT後的第2期間(上升區間)UT等待接收第2無線訊號。本實施形態係將頻率頻道分配在複數個子系統SSi的各個中。因而,母機Mi係構成為使用分配在本身所屬之子系統SSi的頻率頻道來發送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亦即,複數台母機Mi係構成為通過相異的頻率頻道來發送第1無線訊號。 複數個子機Si係構成為接收第1無線訊號時,在第2期間(上升區間)UT發送第2無線訊號。各子機Si係構成為從預先準備的複數個頻率頻道,選擇用以接收第1無線訊號的頻率頻道。子機Si係於初期狀態中,選擇分配在本身所屬的子系統SSi之頻率頻道。亦即,初期狀態中,各子機Si係構成為由屬於本身所屬之子系統SSi的母機Mi,接收第1無線訊號。 又,監視裝置X係透過通信線Ls而在與各母機Mi之間進行通信(有線通信)者,例如,設置在集合住宅或商業設施的管理室等。但是,本實施形態例示設置在集合住宅之情形。 子機Sij具備子機控制部20、天線21、無線通信部22、感測器部23、電池電源部24等。無線通信部22係例如以日本電波法施行規則第6條第4項第3號所規定之「小電力保全系統的無線局」為基準,接收/發送將電波當做媒介之無線訊號。無線通信部22係構成為通過從預先準備的複數個相異的頻率頻道所選擇出之頻率頻道,進行無線訊號的接收/發送。感測器部23係用以偵知隨著火災而來之煙或熱的火災感測器。此外,保全系統之情形中,只要是將感測器部23當做防止犯罪感測器即可,例如利用熱電(pyroelectric)元件偵知人體所放射的紅外線之人感感測器、用以偵知施加在窗玻璃的振動之破壞感測器等。子機控制部20係以微型電腦(以下簡稱微電腦)為主構成要素,其係進行:在感測器部23偵知火災時,或接收到發生火災的通知時從母機Mi由揚聲器(無圖示)鳴動警報聲(鳴聲或通知發生火災的聲音訊息等)之處理,或控制無線通信部22而藉由無線通信將火災發生通知到母機Mi之處理等。電池電源部24係將一次電池或二次電池當做電源,作成子機控制部20、無線通信部22、感測器部23的動作電源以進行供給。該等子機Sij為了極力防止電池消耗,如後述斷續地進行接收動作而非常時進行。 本實施形態中,子機控制部20係構成為當做變更手段、檢測手段以及資訊取得手段之功能。又,無線通信部22係構成為當做接收手段及發送手段之功能。 變更手段係構成為從預先準備的複數個頻率頻道選擇一個。複數個頻率頻道包含分配在複數個子系統SSi各自相異的頻率頻道。初期狀態中,變更手段選擇分配在子機Sij所屬的子系統SSi之頻率頻道。本實施形態係使用「小電力保全系統的無線局的無線設備標準規格RCR STD-30」所訂之頻率頻道。該規格中,例如定義有24個頻率頻道。頻率頻道佔有的帶域為426.2625MHz~426.8375MHz,頻率頻道間之間隔為25kHz。例如,初期狀態中,分別在子系統SS1分配426.2625MHz之頻率頻道,在子系統SS2分配426.2875MHz之頻率頻道,在子系統SS3分配426.3125MHz之頻率頻道。此外,複數個頻率頻道不受上述之例限定。 接收手段係構成為通過由變更手段所選擇的頻率頻道來接收電波。接收手段係構成為偵知由變更手段所選擇的頻率頻道中的電波時,測量電波的訊號位準。接收手段係構成為若訊號位準在載波偵知的臨界值以上,即開始接收電波。臨界值係與複數個頻率頻道各自建立有對應。複數個頻率頻道包含預先建立有關連的無線機所對應之預定的頻率頻道。預定的頻率頻道係分配在子機Sij所屬的子系統SSi之頻率頻道。預定的頻率頻道所對應之臨界值為最小。接收手段係構成為接收電波及將接收到的電波解調而取得位元列。 檢測手段係構成為確認經接收手段取得之位元列是否包含預定的位元樣式(pattern)。預定的位元樣式係例如後述之同步位元樣式。檢測手段係構成為若位元列包含預定的位元樣式,則判定接收到的電波為包含預定的資訊之目的無線訊號,若位元列未包含預定的位元樣式,則判定接收到的電波並非目的無線訊號。預定的資訊係例如後述之訊息205。本實施形態中,目的無線訊號為第1無線訊號。 資訊取得手段係構成為檢測手段判定接收到的電波為目的無線訊號時,將位元列解碼化而取得預定的資訊(訊息205)。 前述變更手段係構成為當檢測手段判定接收到的電波並非目的無線訊號時,從複數個頻率頻道選擇與經選擇之頻率頻道相異的頻率頻道。 特別是本實施形態中,變更手段係構成為當檢測手段判定接收到的電波並非目的無線訊號時,除了經選擇之頻率頻道以外,順序地選擇複數個頻率頻道,除了經選擇之頻率頻道以外,由接收手段取得複數個頻率頻道各自的前述訊號位準。變更手段係構成為參照由接收手段取得的訊號位準,選擇訊號位準最高的電波所對應之頻率頻道。 發送手段係構成為通過預定的頻率頻道來發送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 母機Mi具備母機控制部10、天線11、無線通信部12、感測器部13、有線通信部14、電源部15等。無線通信部12係例如與子機Sij的無線通信部22同樣地,以日本電波法施行規則第6條第4項第3號所規定的「小電力保全系統的無線局」為基準,接收/發送將電波當做媒介的無線訊號。無線通信部12係構成為通過從預先準備的複數個相異的頻率頻道所選擇出之頻率頻道,進行無線訊號的接收/發送。有線通信部14係透過通信線Ls,在監視裝置X以及其他的母機Mj(j≠i)之間進行有線通信。感測器部13係用以偵知隨著火災而來之煙或熱的火災感測器。此外,保全系統之情形中,只要是將感測器部13當做防止犯罪感測器即可,例如利用熱電元件偵知人體所放射的紅外線之人感感測器、或用以偵知施加在窗玻璃的振動之破壞感測器等。 母機控制部10係與子機控制部20同樣地以微電腦為主構成要素,其係進行:在感測器部13偵知火災時,或從任一子機Sij利用無線訊號通知火災發生時,由揚聲器(無圖示)鳴動警報聲(鳴聲或通知火災發生的聲音訊息等)之處理等。進一步,母機控制部10亦透過有線通信部14,根據從監視裝置X接收的指示進行處理(後述之點檢開始等)或進行對監視裝置X的報知等的處理。電源部15係將從外部電源(例如,商用交流電源100)供電的交流電力轉換成直流電力,並供給到母機控制部10、無線通信部12、感測器部13、有線通信部14。此外,母機Mi為了利用外部電源進行動作而與子機Sij不同地,除了發送時以外,無線通信部12處於常時等待接收之狀態。 母機Mi及子機Sij被分配有固有的識別符號且儲存在各控制部10、20所具有的記憶體,可藉由該識別符號來特定無線通信及有線通信的的發送對象以及發送源。做為識別符號,例如使用組合有用以識別子系統SSi之系統編號(母機Mi的識別符號)i、及用以識別子系統SSi內的子機Sij之子機編號j者。而且,在各個母機Mi登錄有各子機Sij時,從母機Mi將系統編號i和子機編號j、亦即識別符號分配到各子機Sij。 圖4係表示藉由本實施形態中的子系統SSi所接收/發送的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或第2無線訊號)的訊框格式(format)200。亦即,1個訊框係由同步位元(前置碼(preamble))201、訊框同步樣式(唯一字元)202、發送對象位址203、發送源位址204、訊息(資料)205、檢查碼(CRC符號等)206所構成。而且,若設定識別符號做為發送對象位址203,則只有分配有該識別符號的無線機(母機Mi或子機Sij)接收無線訊號而取得訊息。然而,做為發送對象位址203,若設定為皆未分配於任何端末的特殊位元列(例如,所有的位元為1之位元列)時,其無線訊號被廣播(多重播送)而在所有的端末取得訊息。亦即,該特殊位元列為廣播用位址。例如,包含後述之定期監視訊息或點檢開始訊息的無線訊號,係從母機Mi廣播至所有的子機Sij。此外,在子系統SSi的母機Mi和監視裝置X及子系統SSi的母機Mi彼此之間進行的有線通信的訊號,亦與圖4所示之訊框格式200共通。 而且,在各子機Sij中,為了如上述儘量地延長電池電源部24的電池壽命而進行斷續接收。亦即,子機控制部20藉由個人電腦內設的計時器反覆進行預定的斷續接收周期(休止期間)並予以計算,並且每次在斷續接收周期之計算結束時,即起動無線通信部22,以檢查是否可接收希望波(母機Mi發送的無線訊號)。而且,若該無線訊號未被捕捉,則子機控制部20立即停止無線通信部22且移行至待機狀態,藉以大幅地降低平均消耗電力。此外,無線訊號的接收檢查(所謂的載波偵知)係根據從無線通信部22輸出之與接收訊號強度的大小成比例之直流電壓訊號,亦即接收訊號強度表示訊號(Receiving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訊號),由子機控制部20進行。例如,子機控制部20係每次經過休止期間即起動無線通信部22。無線通信部22一被起動,就將接收訊號強度顯示訊號輸出至子機控制部20。子機控制部20係根據接收訊號強度顯示訊號所顯示之接收訊號強度,判定電波之有無。例如,若接收訊號強度為預定的臨界值(載波偵知的臨界值)以上,則子機控制部20判定電波存在。子機控制部20判定電波存在時,控制該無線通信部22以開始電波之接收。藉此,子機Sij接收電波。另一方面,對子機控制部20而言,從起動無線通信部22起,至經過預定的等待接收期間為止,若接收訊號強度未達預定的臨界值(載波偵知的臨界值)以上,則判定電波不存在而使無線通信部22的動作停止。而且,子機控制部20再度開始休止期間之計算。 另一方面,母機Mi的母機控制部10係定期地(例如,毎數小時至十數小時)將包含定期監視訊息之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監視訊號),從無線通信部12廣播發送(多重播送)。亦即,母機Mi係構成為每經過預定的待機期間即發送第1無線訊號。本實施形態中,母機Mi係於母機發送期間T之期間,反覆發送第1無線訊號。本實施形態中,母機發送期間T係與下降區間DT相等。但是,母機發送期間T亦可較下降區間DT短。在第1無線訊號中,發送對象位址203為廣播用位址,發送源位址204為母機Mi的識別符號。因而,子機Sij亦可由屬於不同的子系統SSi之母機Mi接收第1無線訊號。亦即,即使在與母機Mi屬於不同的子系統SSi之子機Sij中,亦能接收第1無線訊號。 在各子機Sij中,子機控制部20係以一定周期(例如,每1小時)監視感測器部23有無故障或電池電源部24有無電池沒電等,並且將其監視結果記憶在無圖示之記憶體。而且,子機控制部20從母機Mi接收到前述定期監視訊息(第1無線訊號)時,將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通知訊號)回傳至母機Mi,該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通知訊號)包含用以通知記憶在記憶體的監視結果之通知訊息。第2無線訊號中,發送對象位址203為屬於與子機Sij相同之子系統SSi的母機Mi之識別符號,發送源位址203為子機Sij的識別符號。例如,來自子機S11的第2無線訊號中,發送對象位址203為母機M1的識別符號,發送源位址204為子機S11的識別符號。第2無線訊號的發送對象位址203並非廣播用位址,因此,母機Mi不會從屬於不同的子系統SSi之子機Sij接收第2無線訊號。 母機Mi的母機控制部10係從發送包含定期監視訊息的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至經過預定時間為止,將無線通信部12視為接收狀態,而等待接收從各子機Sij回傳的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而且,在預定時間內如有無法接收包含通知訊息的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之子機Sij、或有藉由通知訊息而通知有異常的監視結果之子機Sij之情形,則母機控制部10使鳴聲鳴動等,以報知異常的發生,並且從有線通信部14發送訊號而通知監視裝置X。此外,做為在母機Mi中無法於預定時間內接收包含通知訊息的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之原因,除了子機Sij之故障或電池沒電以外,可推測為該子機Sij和母機Mi之間的通信環境不佳(例如,存在有障礙物或產生雜訊等)。 接著,說明有關本實施形態之火災警報系統的基本動作(發生火災時的動作)。例如,假設設置有子系統SS3的住戸發生火災,且子系統SS3的子機S33偵知火災。偵知火災的子機S33(以下,稱為火源的子機S33)係使子機控制部20從揚聲器鳴動警報聲,並且從無線通信部22發送包含用以通知發生火災的訊息(發布訊息)之無線訊號。由火源的子機S33發送的無線訊號被母機M3接收時,該母機M3的母機控制部10從揚聲器鳴動警報聲,並且從無線通信部12發送包含發布訊息的無線訊號,進一步從有線通信部14發送包含發布訊息的訊號。在火源以外的子機S31、S32接收到從火源的子機S33或母機M3發送的無線訊號(包含發布訊息的無線訊號)時,子機控制部20從揚聲器鳴動警報聲。其結果,在發生火災的住戸(火源的住戸)中,能使屬於子系統SS3的所有的火災警報器(母機M3及子機S31~S33)連動而鳴動警報聲。 另一方面,接收到從火源的住戸的母機M3所發送之訊號的監視裝置X係透過訊號線Ls,對設置在火源以外的住戸之子系統SS1、SS2的母機M1、M2,發送包含發布訊息的訊號。此外,亦可從監視裝置X來對消防署(於保全系統之情形為提供保全服務的企業之管理中心)等,透過網際網路或公共電話線路網或行動電話網等的網路來報知發生火災。而且,在藉由有線通信部14接收到從監視裝置X發送的訊號之母機M1、M2中,母機控制部10從揚聲器鳴動警報聲,並且從無線通信部12發送包含發布訊息的無線訊號。於是,在屬於各個子系統SS1、SS2之所有的子機S11~S13、S21~S23,接收從母機M1、M2發送的無線訊號,並且子機控制部20從揚聲器鳴動警報聲。其結果,亦能在包含火源以外的住戸之所有的住戸,使全部火災警報器(母機M1、M2及子機S11~S13、S21~S23)連動而鳴動警報聲。 而且,關於住宅用火災警報器,法律上雖未賦予定期點檢之義務,但就安全上的觀點而言,建議大約1個月實施一次點檢。因此,本實施形態亦構成為各子系統SSi可配合來自監視裝置X的指示而自動地進行點檢(動作測試)。 例如,管理人藉由進行預定的操作,從監視裝置X透過訊號線Ls,將包含用以通知點檢開始的訊息(點檢開始訊息)之訊號(點檢訊號)廣播發送至各母機Mi。亦即,監視裝置X係構成為配合使用者之操作而將點檢訊號發送至複數台母機Mi。 各子系統SSi的母機Mi藉由有線通信部14接收前述訊號(點檢訊號)而收取點檢開始訊息時,母機控制部10開始點檢(動作測試)。但是,該點檢(動作測試)係實行與各子系統SSi所實施的定期監視基本上相同的處理。亦即,母機Mi的母機控制部10係將包含點檢開始訊息的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由無線通信部12廣播發送出。 各子機Sij的子機控制部20係與收取到定期監視訊息時同様地,將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回傳至母機Mi,該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包含用以通知記憶在記憶體的監視結果之通知訊息。 母機Mi的母機控制部10從發送包含點檢開始訊息(或定期監視訊息)的無線訊號至經過預定時間為止,將無線通信部12視為接收狀態,而等待接收從各子機Sij回傳的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而且,在預定時間內如有無法接收包含通知訊息的無線訊號之子機Sij、或有藉由通知訊息通知有異常的監視結果之子機Sij之情形,則母機控制部10使鳴聲鳴動等,以報知異常的發生,並且從有線通信部14發送訊號而通知監視裝置X。 此處,從各母機Mi一起(同時)發送包含點檢開始訊息(或定期監視訊息)的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之情形下,在鄰接之住戸的子系統SSi彼此之間,無線訊號會互相干渉,該子系統SSi的子機Sij有無法正常地接收無線訊號之可能性。又,各子系統SSi的子機Sij在發送期間(上升區間)UT內,對母機Mi發送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時,在鄰接之住戸的子系統SSi彼此之間,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亦有互相干渉之虞。因此,本實施形態中,各母機Mi及各子機Sij係藉由分配在各子系統SSi中且互相相異的頻率頻道來發送無線訊號,而抑制無線訊號之干渉。 進一步在本實施形態中,圖5所示之各子系統SSi的子機Sij係藉由時間分割多重方式,將無線訊號(包含通知訊息的無線訊號)發送至母機Mi(回傳),而能儘量迴避從子機Sij發送的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彼此之衝突。亦即,發送期間(上升區間)UT被分割成複數個(不少於子機Sij的個數)時槽(以下,簡稱槽),藉由各個子系統SSi的母機Mi,在毎一各子系統SSi的各子機Sij分配各一個時槽且各自不重複。換言之,母機Mi係構成為在第2期間(上升區間)UT準備複數個時槽。母機Mi係構成為將時槽分配在本身所屬之子系統SSi中所含的複數個子機Sij之各個。特別是本實施形態中,複數個子系統SSi具有互相同步之相同數量的時槽。又,同步之時槽分配有共通的時槽編號。 例如,複數個時槽從前頭而順序地附加有時槽編號1、2、…時,各子機Sij中被分配有與識別符號的子機編號j相同的時槽編號。因而,一旦子機Sij的發送期間開始,即從子機編號第1號的子機Si1順序地讓子機控制部20藉由經分配的時槽編號之時槽,將無線訊號發送至母機Mi,因此能防止在屬於相同的子系統SSi的子機Sij彼此之間的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發生衝突(參照圖5)。但是,從子機Sij對母機Mi之回傳方法並不限定於時間分割多重方式,例如載波偵知多重存取方式等其他方式亦可。 而且,如上述般各子系統SSi的子機Sij進行斷續接收之情形,例如,即使頻率頻道不同,仍有藉由從其他的子系統SSj的母機Mj發送的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使子系統SSi的子機Sij起動無線通信部22而成為接收狀態之情形。亦即,子機Sij有接收從不同的子系統SSi的母機Mi所發送之第1無線訊號的情形。例如,相對於子系統SS1的子機S11和母機M1之距離,假定該子機S11和其他的子系統SS2的母機M2之距離為相當地短之情形。 圖6係表示子機S11的無線通信部22所接收之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的電場強度,實線α表示從相同的子系統SS1的母機M1發送之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的電場強度,虛線β表示從其他的子系統SS2的母機M2發送之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的電場強度。 該等兩種類的無線訊號的頻率頻道之頻道間隔較為狹窄,因此,子系統SS1的頻率頻道中的電場強度(電力)和子系統SS2的頻率頻道的鄰接頻道漏洩電力之差變小。其結果為從子機S11的無線通信部22來看時,由鄰接的子系統SS2的母機M2所發送之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RSSI訊號之值,亦即接收訊號強度)成為在臨界值以上,由於接收本來不需接收的鄰接的子系統SS2之無線訊號,這樣會有消耗電池之虞。此外,不僅鄰接的子系統SS2的無線訊號,對於由完全無關的系統的無線機等所發送之無線訊號,亦有該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在臨界值以上而有接收進來之虞。而且,於這種接收不要的無線訊號(或雜訊)之情形下,會有失去本來應接收的無線訊號的接收機會之虞。 此處,本實施形態中,包含同一內容的訊息之無線訊號在各子系統SSi內接收/發送的情形較多,例如,點檢開始訊息(或定期監視訊息)為必須在所有的子系統SSi的子機Sij中接收者。因而,子系統SSi的子機Sij若接收從其他子系統SSj的母機Mj所發送之無線訊號而取得點檢開始訊息,則不須重新從自己的子系統SSi的母機Mi取得同一點檢開始訊息。另一方面,就電池壽命之觀點而言,必須儘量避免接收其他子系統SSj的無線訊號以外的電波(雜訊)。 因此,本實施形態中,母機Mi的母機控制部10係將如圖4所示之本來的資料(發送對象位址203、發送源位址204、訊息205、檢查碼206),以毎8位元(1位元組)來區隔,在1位元組的資料位元Data之間,將同步位元樣式Sync(01010101)插入於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的訊框。亦即,第1無線訊號包含預定的位元樣式(同步位元樣式)。例如,第1無線訊號係以包含同步位元樣式的位元列來調變搬送波而得。該位元列表示前置碼201、訊框同步樣式202、發送對象位址203、發送源位址204、訊息205以及檢查碼206,且藉由將訊息205編碼化而得。同步位元樣式Sync為例如將0和1交互地並排之8位元(1位元組)的位元列。而且,子機Sij的子機控制部20若從藉由無線通信部22而從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解碼之位元列檢測出同步位元樣式,就從該位元列取得預定的資訊(點檢開始訊息),若未檢測出同步位元樣式,則變更無線通信部22的頻率頻道。 亦即,本實施形態的無線機(子機)Sij具備:接收手段(無線通信部)22,其係接收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且從該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將位元列解碼;從該位元列檢測預定的位元樣式之檢測手段(子機控制部)20;變更手段(子機控制部)20,其係在該檢測手段未檢測出位元樣式之情形下,變更該接收手段中的頻率頻道;及資訊取得手段(子機控制部)20,其係在檢測手段檢測出位元樣式之情形下,從位元列取得資訊。 換言之,本實施形態的無線機(子機)Sij具備變更手段(子機控制部)20、接收手段(無線通信部)22、檢測手段(子機控制部)20以及資訊取得手段(子機控制部)20。變更手段係構成為從預先準備的複數個頻率頻道選擇一個。接收手段係構成為通過變更手段所選擇的頻率頻道來接收電波。接收手段係構成為接收電波和將接收到的電波予以解調而取得位元列。檢測手段係構成為確認該接收手段取得之位元列是否包含預定的位元樣式。檢測手段係構成為若位元列包含預定的位元樣式,則判定接收到的電波為包含預定的資訊之目的無線訊號,若位元列未包含預定的位元樣式,則判定接收到的電波並非目的無線訊號。資訊取得手段係構成為若檢測手段判定接收到的電波為目的無線訊號時,將位元列解碼化而取得預定的資訊。變更手段係構成為若檢測手段判定接收到的電波並非目的無線訊號時,從複數個頻率頻道選擇與經選擇之頻率頻道相異的頻率頻道。 其結果為,在子機Sij即使不是從自己的子系統SSi,也能從其他子系統SSj取得本來應接收的資訊(點檢開始訊息或定期監視訊息等),即使於產生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的干渉之情形下,仍能接收該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所傳送之資訊。 以下,參照圖1的流程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子機(無線機)Sij的動作。 於初期狀態下,子機控制部(變更手段)20係從預先準備的複數個頻率頻道,選擇分配在對應的子系統SSi中之頻率頻道。 無線機Sij的子機控制部20係於斷續接收周期(休止期間)之計算結束之時點,起動無線通信部22以當做等待接收狀態(步驟S1)。 無線通信部22偵知電波(無線訊號)時,計測該電波(無線訊號)的RSSI訊號之值(以下,稱為「RSSI值」),並輸出至子機控制部20。子機控制部20將RSSI值(接收訊號強度)和預定的臨界值(步驟S2)進行比較,若RSSI值未達臨界值,則停止無線通信部22且結束等待接收狀態之後(步驟S6),開始斷續接收周期(休止期間)的計算。 另一方面,若RSSI值為臨界值以上,則子機控制部20保持在無線通信部22而繼續接收。亦即,若RSSI值(訊號位準)為臨界值以上,則子機Sij判斷電波存在並開始接收電波。藉此,子機Sij接收電波(無線訊號)。無線通信部22係從接收到的無線訊號,將位元列予以解碼並輸出至子機控制部20。子機控制部20係調查經無線通信部22解碼的位元列是否包含同步位元樣式(步驟S3),若檢測出同步位元樣式,則在無線通信部22中繼續接收而取得訊息(定期監視訊息或點檢開始訊息)(步驟S4)。 於未檢測出同步位元樣式之情形,子機控制部20係於無線通信部22變更頻率頻道(步驟S7),並且在經變更之頻率頻道計測所接收之電波(無線訊號)的RSSI值(步驟S8)。此外,子機控制部20係於無線通信部22中針對可變更之所有的頻率頻道(除了經選擇之頻率頻道以外的所有的頻率頻道)計測RSSI值,並將該等計測值(RSSI值)記憶在記憶體中(步驟S7~S9)。進一步,子機控制部20比較記憶在記憶體中的全部頻率頻道的RSSI值之中的最大值和基準值(步驟S10),若該最大值未達基準值,則停止無線通信部22且結束接收狀態之後(步驟S4),開始斷續接收周期之計算。 另一方面,若RSSI值的最大值為基準值以上,則子機控制部20將無線通信部22的頻率頻道變更成RSSI值為最大的頻率頻道(步驟S11),並且在無線通信部22中藉由該變更後的頻率頻道來接收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而且,無線通信部22從接收到的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將位元列解碼且輸出至子機控制部20。子機控制部20調查在無線通信部22中解碼之位元列是否包含同步位元樣式(步驟S12),若檢測出同步位元樣式,則在無線通信部22繼續接收而取得訊息(定期監視訊息或點檢開始訊息)(步驟S4)。於未檢測出同步位元樣式之情形,則子機控制部20在停止無線通信部22且結束接收狀態之後(步驟S6),開始斷續接收周期之計算。 又,於接收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而取得訊息(定期監視訊息或點檢開始訊息)之情形下,子機控制部20係藉由本來被分配的頻率頻道(分配在每個子系統SSi的預設值(default)之頻率頻道)及時槽,從無線通信部22發送對於自己的子系統SSi的母機Mi之回傳的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步驟S5)。 此外,從子機Sij對母機Mi之回傳,若不藉由本來的子系統SSi中的頻率頻道及時槽來進行,則有與從其他的子系統SSj的子機Sjk發送的無線訊號互相干渉之虞。 因此,在該無線機Sij中,具備藉由可變更的頻率頻道之中的預定的頻率頻來發送無線訊號之發送手段為佳。換言之,無線機Sij具備通過預定的頻率頻道來發送無線訊號之發送手段(無線通信部)22。此外,本實施形態中子機控制部20相當於檢測手段、變更手段、資訊取得手段,無線通信部22相當於接收手段及發送手段。 此處,子機控制部20係如上述般針對可變更的所有的頻率頻道,調查該無線通信部22所接收的無線訊號的訊號位準(RSSI值),並將無線通信部22的頻率頻道變更成RSSI值最高之頻率頻道。 亦即,在該無線機Sij中,變更手段係針對可變更的所有的頻率頻道,調查該接收手段所接收的無線訊號的訊號位準,並將接收手段中的頻率頻道變更為該訊號位準最高的頻率頻道。換言之,接收手段(無線通信部)22係構成為偵知變更手段(子機控制部)20所選擇之頻率頻道中的電波時,測量電波的訊號位準(本實施形態中為RSSI值)。變更手段(子機控制部)20係構成為當檢測手段(子機控制部)20判定接收到的電波並非目的無線訊號時,則順序地選擇除了經選擇之頻率頻道以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並從接收手段(無線通信部)22取得除了經選擇之頻率頻道以外的複數個頻率頻道各自的訊號位準。變更手段(子機控制部)20係構成為參照從接收手段(無線通信部)22取得的訊號位準,選擇訊號位準最高的電波所對應之頻率頻道。 因而,能更確實地取得從母機Mi發送的訊息(資訊)。 又,無線通信部22較佳係將載波偵知之相對於分配在其他的子系統SSj之頻率頻道的臨界值,設定成高於載波偵知之相對於分配在自己的子系統SSi之頻率頻道的臨界值(與RSSI值比較之臨界值)。 亦即,在該無線機Sij中,較佳為接收手段將載波偵知之相對於除了該預定的頻率頻道以外之其他的頻率頻道之臨界值,設定成高於載波偵知之相對於可變更的頻率頻道之中的預定的頻率頻道之臨界值。換言之,接收手段(無線通信部)22係構成為當偵知該變更手段(子機控制部)20所選擇之頻率頻道中的電波時,就測量電波的訊號位準。接收手段(無線通信部)22係構成為若訊號位準在載波偵知的臨界值以上,就開始接收電波。臨界值係與複數個頻率頻道各自建立對應。複數個頻率頻道包含預先建立有關連的無線機(母機)Mi所對應之預定的頻率頻道。該預定的頻率頻道為分配在無線機Sij所屬的子系統SSi之頻率頻道。而且,預定的頻率頻道所對應之臨界值為最小。亦即,關於分配在屬於無線機Sij的子系統SSi之頻率頻道,相較於其他的頻率頻道,判定在無線通信部22偵知之電波為第1無線訊號之準確率較高。 藉此,能降低誤接收電場強度高的雜訊,該雜訊例如住戸內的電子機器等所放射之電磁波雜訊等。 而且,如上述於各子系統SSi的子機Sij發送(回傳)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之發送期間重疊之情形,例如即使頻率頻道相異,在各子系統SSi之間仍有產生無線訊號的干渉之虞。例如,相對於子系統SS1的母機M1和子機S11之距離,假想該母機M1和其他的子系統SS2的子機S21之距離為相當地短之情形。就像已說明的那樣,由於無線訊號的頻率頻道的頻道間隔較狹窄,因此,子系統SS1的頻率頻道中的電場強度(電力)和子系統SS2的頻率頻道的鄰接頻道漏洩電力之差變小。其結果為,從母機M1的無線通信部12觀察時,從鄰接的子系統SS2的子機S21所發送之無線訊號會發生干渉,本來應接收之子機S11的無線訊號可能無法接收。 於這種情形下,母機M1的母機控制部10對無法接收無線訊號的子機S11再度發送無線訊號(第1無線訊號)。此時,母機M2未對其他的子系統SS2發送無線訊號,而未從子機S21回傳無線訊號。因此,在母機M1的無線通信部12能正常地接收從子機S11回傳的無線訊號。若如此地從母機M1再傳送無線訊號,則能從第1次無法接收無線訊號的子機S11重新接收無線訊號,但下回以後的點檢中,仍同様地產生無線訊號之干渉的可能性高。 此處,產生如上述之無線訊號的干渉,並不限於分配在2台子機S11、S21之時槽(時槽編號)重疊之情形。因而,於產生如上述之無線訊號的干渉之情形,若將時槽相對於子系統SS1的子機S11之分配予以變更,使2台子機S11、S21的時槽不重疊,則推測下回以後的點檢中,能迴避無線訊號的干渉之可能性高。亦即,發生干渉之無線訊號(從子機S21發送的無線訊號)的電場強度沒有變化,但如果從本來應接收的子機S1j所發送之無線訊號的電場強度變高,則由干渉所造成的影響變少而能接收該無線訊號。 亦即,本實施形態記載的無線通信系統具有複數個由子機Sij及與該子機Sij進行無線通信的母機Mi所構成之子系統SSi,且各子系統SSi的母機Mi為彼此進行有線通信者,在各子系統SSi中,屬於該子系統SSi的複數個子機Sij,係經由發送期間(上升區間)UT經分割之複數個時槽之中從母機Mi分配之時槽來發送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於屬於該子系統SSij的母機Mi無法經由任一時槽來接收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之情形,對於分配在無法接收無線訊號(第2無線訊號)的時槽之子機Sij,分配其他時槽。 換言之,本實施形態中的無線通信系統具備複數個子系統SSi。複數個子系統SSi各自包含一個母機Mi和與母機Mi進行無線通信之子機(無線機)Sij。複數個子系統SSi各自被分配有相異的頻率頻道。母機Mi係構成為通過分配在本身所屬的子系統SSi之頻率頻道來與子機Sij進行無線通信。母機Mi係構成為在複數個子系統SSi共通之第1期間(下降區間)DT內發送第1無線訊號,在第1期間(下降區間)DT後的複數個子系統SSi共通之第2期間(上升區間)UT等待接收第2無線訊號。子機Sij係構成為接收第1無線訊號時,就將第2無線訊號在第2期間(上升區間)UT發送。母機Mi係構成為在第2期間(上升區間)UT準備複數個時槽。母機Mi係構成為將時槽分配在本身所屬之子系統SSi所含有的子機Sij中。子機Sij係構成為利用經分配之時槽將第2無線訊號發送至母機Mi。母機Mi係構成為判定關於本身所屬之子系統SSi所含有的子機Sij中是否存在無應答子機。無應答子機為母機Mi無法接收第2無線訊號之子機Sij。母機Mi係構成為在判定存在無應答子機之情形下,將無應答子機的時槽變更成其他時槽。 以下,說明母機M1的母機控制部10將時槽相對於子機S1j之分配予以變更時的順序。 例如,如圖7所示,視為在初期狀態中時槽已被分配,使得1~n的時槽編號和1~N的子機編號為一致,母機控制部10產生亂數且將子機編號和時槽編號隨機地替換即可。 亦即,在該無線通信系統中,母機Mi將時槽相對於子機Sij的分配予以隨機地變更為佳。換言之,母機Mi係構成為從複數個時槽隨機地選擇前述其他時槽。 或者,如圖8所示,亦可使時槽編號對於子機編號1~N逐一地錯開而替換成2~N、1之時槽編號(變更成初期的時槽所鄰接的時槽)。 亦即,在該無線通信系統中,母機Mi將相對於子機Sij之時槽變更成該時槽所鄰接的時槽為佳。換言之,母機Mi係構成為選取分配在無應答子機的時槽所鄰接之時槽,以當做前述其他時槽。 或者,如圖9所示,亦可在無法接收無線訊號的子機S13和無法接收無線訊號的子機S1M之間替換時槽。 亦即,在該無線通信系統中,較佳為母機Mi將對於子機Sij的時槽、與對於無法接收回傳的無線訊號之子機Sij的時槽進行替換。換言之,母機Mi係構成為於判定存在無應答子機之情形,將無應答子機的時槽、與母機Mi被分配在能接收第2無線訊號的子機Sij之時槽進行替換。 此時,較佳為在與能接收無線訊號的子機S1j之中接收到該無線訊號時的RSSI訊號之值最高的子機S1j之間替換時槽。 亦即,在該無線通信系統中,較佳為母機Mi將對於子機Sij的時槽、與對於能接收回傳的無線訊號的子機Sij之中的該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最高的子機Sij之時槽進行替換。換言之,母機Mi係構成為測量第2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母機Mi係構成為於判定存在無應答子機之情形下,將無應答子機的時槽與分配在第2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最高的子機Sij之時槽進行替換。 又,設計成子系統SSi中的子機Sij之台數較時槽的個數少且從先頭的時槽開始順序地集中分配在各子機Sij者(參照圖10、圖11)。特別是圖10、圖11所示之例子中,複數個子系統SSi具有互相同步之相同數量的時槽。 於這種情形下,例如,若無法接收來自子系統SS1中的子機編號M的子機S1M之無線訊號,則母機M1的母機控制部10將子機S1M的時槽變更為未分配於任何子機S1j之空的時槽即可(參照圖10)。 亦即,在該無線通信系統中,子系統SSi中的子機Sij的台數較時槽的個數少且從先頭的時槽開始順序地集中分配在各子機Sij,母機Mi將對於子機Sij之時槽變更為未分配在任何子機Sij之時槽為佳。換言之,複數個時槽包含未分配在子機Sij之預備的時槽(空的時槽)。母機Mi係構成為選擇預備的時槽做為其他時槽。 進一步,於空的時槽有複數個之情形下,如圖11所示變更為與分配在其他的子系統SS2、SS3的子機S2j、S3j之時槽不重疊之空的時槽較佳。 亦即,在該無線通信系統中,子系統SSi中的子機Sij的台數較時槽的個數少且從先頭的時槽開始順序地集中分配在各子機Sij,母機Mi將對於子機Sij之時槽變更為與分配在其他的子系統的子機Sij之時槽不重疊之時槽為佳。換言之,母機Mi係構成為判定即使在其他任何子系統SSi中,前述第2期間(上升區間)UT是否亦有子機Sij未發送第2無線訊號的無電波期間。母機Mi係構成為前述第2期間UT若存在無電波期間,就選擇對應於無電波期間之時槽做為其他時槽。例如,母機Mi經由通信線Ls而將分配在子機Sij之時槽的編號通知其他的母機Mi。母機Mi將未分配在任何子機Sij之時槽,判定為對應於無電波期間之時槽。 另一方面,於未具有如上述之空的時槽之情形下,在各母機Mi事先計測出從其他的子系統SSi的子機Sij發送之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RSSI訊號之值),當發生必須變更時槽的分配時,變更為與接收位準相對地小的時槽重疊之時槽為佳。 在該無線通信系統中,前述母機將對於前述子機之時槽,替換為在能接收前述無線訊號的時槽之中該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最高之時槽為佳。 亦即,在該無線通信系統中,母機Mi計測其他的子系統的子機Sij藉由分配在該子機Sij之時槽所發送的無線訊號之接收位準,並且在無法接收回傳的無線訊號的子機Sij存在之情形下,將對於該子機Sij之時槽變更為與接收位準相對地小之時槽重疊的時槽為佳。換言之,母機Mi係構成為測量在第2期間(上升區間)UT中,來自屬於其他的子系統SSi的子機Sij之第2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母機Mi係構成為判定第2期間(上升區間)UT是否存在接收位準為預定的閾值以下之低電波期間。母機Mi係構成為若第2期間(上升區間)UT有低電波期間,則選擇對應於低電波期間之時槽做為其他時槽。 例如,施工完畢後起動系統時,如圖12所示從子系統SS1的母機M1,透過訊號線Ls將包含對其他的母機M2、M3通知開始測試的訊息之訊號,發送至各母機Mi而開始測試。首先,從母機M1的無線發送部12廣播無線訊號,從接收到該無線訊號的子機S1j以時間分割多重方式回傳無線訊號(發送)。在其他的母機M2、M3,係使無線通信部12呈接收狀態且計測子系統SS1中的每一時槽的接收位準,母機控制部10將各時槽編號之每一個的計測值(RSSI值)記憶在記憶體。 接著,從母機M2的無線發送部12廣播無線訊號,從接收到該無線訊號的子機S2j以時間分割多重方式回傳(發送)無線訊號。在其他的母機M1、M3,係使無線通信部12呈接收狀態且計測子系統SS2中的每一時槽的接收位準,母機控制部10將每一各時槽編號的計測值(RSSI值)記憶在記憶體。最後,從母機M3的無線發送部12廣播無線訊號,從接收到該無線訊號的子機S3j以時間分割多重方式回傳(發送)無線訊號。在其他的母機M1、M2,係使無線通信部12呈接收狀態且計測子系統SS3中的每一時槽的接收位準,母機控制部10將每一各時槽編號的計測值(RSSI值)記憶在記憶體。但是,並非必須將所有的時槽和接收位準的計測值記憶在記憶體,例如,亦可僅將計測值最小的時槽編號或僅將計測值在預定的臨界值以下的時槽編號記憶在記憶體。 如上述方式,只要事先計測毎一各時槽的無線訊號的干渉狀況,亦即,事先計測從其他的子系統SSi的子機Sij發送之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則於變更時槽之分配時,母機控制部10變更為接收位準最小的時槽或接收位準在臨界值以下的時槽而能迴避無線訊號的干渉。此外,若將所有的時槽的計測值記憶在母機控制部10的記憶體,則於無線訊號的干渉在複數個時槽發生時,可從接收位準的計測值低的時槽順序地變更。 10‧‧‧母機控制部 11、21‧‧‧天線 12、22‧‧‧無線通信部 13、23‧‧‧感測器部 14‧‧‧有線通信部 15‧‧‧電源部 20‧‧‧子機控制部、檢測手段、變更手段、資訊取得手段 22‧‧‧無線通信部、接收手段 24‧‧‧電池電源部 100‧‧‧商用交流電源 200‧‧‧訊框格式 201‧‧‧同步位元(前置碼) 202‧‧‧訊框同步樣式(唯一字元) 203‧‧‧發送對象位址 204‧‧‧發送源位址 205‧‧‧訊息(資料) 206‧‧‧檢查碼(CRC符號等) Data‧‧‧資料位元 DT‧‧‧第1期間(下降區間) i‧‧‧系統編號(母機Mi的識別符號) j‧‧‧子機編號 Ls‧‧‧通信線 M1~M3、Mi、Mj‧‧‧母機 Sij、Si、S11~S13、S21~S23、S31~S33、Sjk、S1j、S1M、S2j、S3j‧‧‧無線機(子機) SS1~SS3、SSi、SSj、SSij‧‧‧子系統 Sync‧‧‧同步位元樣式 UT‧‧‧第2期間(上升區間) X‧‧‧監視裝置 α‧‧‧實線 β‧‧‧虛線 圖1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1的無線機(子機)的動作之流程圖。 圖2係具備上述無線機的火災警報系統(無線通信系統)之構造圖。 圖3係上述火災警報系統中的母機和子機之方塊圖。 圖4係上述火災警報系統中的無線訊號的訊框格式之說明圖。 圖5係上述火災警報系統中的動作說明用的時間圖。 圖6係上述火災警報系統中的無線訊號的干渉之說明圖。 圖7係上述火災警報系統中的時槽編號的變更方法之說明圖。 圖8係上述火災警報系統中的時槽編號的變更方法之說明圖。 圖9係上述火災警報系統中的時槽編號的變更方法之說明圖。 圖10係上述火災警報系統中的時槽編號的變更方法之說明圖。 圖11係上述火災警報系統中的時槽編號的變更方法之說明圖。 圖12係用於說明計測上述火災警報系統中的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時的動作之時間圖。
权利要求:
Claims (10) [1] 一種無線機,其特徴在於,具備:從預先準備的複數個頻率頻道選擇一個的變更手段;接收手段,其係構成為通過經前述變更手段選擇的前述頻率頻道來接收電波,接收前述電波及將接收到的前述電波解調而取得位元列;檢測手段,其係確認藉由前述接收手段取得的前述位元列是否包含預定的位元樣式,若前述位元列包含前述預定的位元樣式,則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為包含預定的資訊之目的無線訊號,若前述位元列未包含前述預定的位元樣式,則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並非前述目的無線訊號;以及資訊取得手段,其係於前述檢測手段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為前述目的無線訊號時,將前述位元列解碼化而取得前述預定的資訊;前述變更手段係構成為當前述檢測手段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並非前述目的無線訊號時,自前述複數個頻率頻道選擇與經選擇之頻率頻道相異的頻率頻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機,其中前述接收手段係構成為當偵知經前述變更手段選擇的前述頻率頻道中的電波時,測量前述電波的訊號位準,前述變更手段係構成為當前述檢測手段判定前述接收到的電波並非前述目的無線訊號時,除了前述經選擇之頻率頻道以外,順序地選擇前述複數個頻率頻道,除了前述經選擇之頻率頻道以外,由前述接收手段取得前述複數個頻率頻道各自的前述訊號位準,前述變更手段係構成為參照由前述接收手段取得的前述訊號位準,選擇前述訊號位準最高的前述電波所對應之前述頻率頻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無線機,其中前述接收手段係構成為當偵知經前述變更手段選擇的前述頻率頻道中的電波時,測量前述電波的訊號位準,前述接收手段係構成為若前述訊號位準為載波偵知之臨界值以上,則開始前述電波的接收,前述臨界值係與前述複數個頻率頻道各自建立有對應,前述複數個頻率頻道包含預先建立有關連的無線機所對應之預定的頻率頻道;前述預定的頻率頻道所對應之臨界值為最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無線機,其中具備通過前述預定的頻率頻道來發送無線訊號的發送手段。 [5] 一種無線通信系統,其特徴在於:具備複數個子系統,前述複數個子系統各自包含一個母機和與前述母機進行無線通信的子機,前述複數個子系統各自被分配相異的頻率頻道,前述母機係構成為通過分配在本身所屬之子系統的前述頻率頻道,而與前述子機進行無線通信,前述母機係構成為在與前述複數個子系統共通的第1期間內發送第1無線訊號,且在與前述第1期間後的前述複數個子系統共通的第2期間等待接收第2無線訊號,前述第1無線訊號包含前述預定的位元樣式,前述子機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前述無線機,前述子機係構成為接收前述第1無線訊號時,在前述第2期間發送前述第2無線訊號,前述母機係構成為在前述第2期間準備複數個時槽,前述母機係構成為在本身所屬之子系統所含之前述子機中分配前述時槽,前述子機係構成為使用經分配之時槽,將前述第2無線訊號發送至前述母機,前述母機係構成為針對本身所屬之子系統所含的前述子機,判定無應答子機是否存在,前述無應答子機係前述母機無法接收前述第2無線訊號之前述子機,前述母機係構成為當判定前述無應答子機存在之情形下,將前述無應答子機的前述時槽變更為其他時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無線通信系統,其中當前述母機判定前述無應答子機存在之情形下,將前述無應答子機的前述時槽替換成前述母機被分配在接收到前述第2無線訊號的前述子機之前述時槽。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無線通信系統,其中前述複數個時槽包含未被分配在前述子機的預備時槽,前述母機係構成為選擇前述預備時槽做為前述其他時槽。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無線通信系統,其中前述母機係構成為即使在其他任一種前述子系統中,仍判定前述子機未發送前述第2無線訊號的無電波期間是否在前述第2期間,前述母機係構成為若前述第2期間有前述無電波期間,則選擇前述無電波期間所對應之前述時槽做為前述其他時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無線通信系統,其中前述母機係構成為測量前述第2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前述母機係構成為當判定前述無應答子機存在之情形下,將前述無應答子機的前述時槽替換成前述第2無線訊號的前述接收位準被分配在最高的前述子機之前述時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無線通信系統,其中前述母機係構成為在前述第2期間中,測量屬於其他前述子系統的來自前述子機之前述第2無線訊號的接收位準,前述母機係構成為判定前述接收位準成為預定閾值以下的低電波期間是否在前述第2期間,前述母機係構成為若前述第2期間有前述低電波期間,則選擇前述低電波期間所對應之前述時槽做為前述其他時槽。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69094B|2015-01-11|無線機及無線通信系統 JPWO2012105614A1|2014-07-03|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3608887A1|2020-02-12|Iot enabled wireless one-go-all-go platform sensor network solution for connected home security systems JP2006343983A|2006-12-21|火災報知システム US20070206510A1|2007-09-06|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network technique using isochronous transmission US9271231B2|2016-02-23|Communication method, transceiver stations and associated computer programs CN104520729A|2015-04-15|使用超声的定位系统 US8552857B2|2013-10-08|Failsafe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sensor mesh US9730091B2|2017-08-08|Method and system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wireless fire detection systems JP5213107B2|2013-06-19|防災監視システム US20130336130A1|2013-12-19|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Jamm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JP6074852B2|2017-02-08|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481918B2|2019-03-13|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343985A|2006-12-21|火災報知システム JP2013176034A|2013-09-05|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8026981A|2008-02-07|火災報知システム JP4956076B2|2012-06-20|火災報知システム JP5091956B2|2012-12-05|火災警報システム JP5942147B2|2016-06-29|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4204423A|2014-10-27|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979544B2|2016-08-24|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3175154A|2013-09-05|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18014564A|2018-01-25|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8009481A|2008-01-17|無線により連動警報するワイヤレス型火災警報器、及びワイヤレス型火災警報システム JP2012053914A|2012-03-15|無線式火災報知システム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WO2012108450A1|2014-07-03| EP2663128A1|2013-11-13| TWI469094B|2015-01-11| JP5838350B2|2016-01-06| WO2012108450A1|2012-08-16| EP2663128A4|2015-07-01|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TWI728330B|2019-03-22|2021-05-21|鋒泰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交通號誌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JPH0472830A|1990-07-12|1992-03-06|Toshiba Corp|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537100A|1994-04-06|1996-07-16|Sharp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Inc.|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coded transmission sent to mobile message receivers| JPH0923280A|1995-07-05|1997-01-21|Tokyo Gas Co Ltd|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3409103B2|1995-09-29|2003-05-26|オムロン株式会社|ワイヤレステレ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FI111582B|1995-10-23|2003-08-15|Nokia Corp|Menetelmä ja piirijärjestely matkaviestimen sisäisten ajatusvirheiden kompensoimiseksi| JP3548387B2|1997-07-28|2004-07-28|キヤノン株式会社|時分割多重通信を行う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その通信方法| AU3826499A|1998-05-04|1999-11-23|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Method of synchronisation of a base station network| EA006563B1|2002-01-03|2006-02-24|Вкр Холдинг А/С|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скачкообразной перестройки частоты| JP2005142620A|2003-11-04|2005-06-02|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デジタ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036790A|2005-07-28|2007-02-08|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及びその情報表示方法| US20070080788A1|2005-10-12|2007-04-12|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System and method for slaves in a master-slave wireless network to dynamically develop affinity to a time slot| US7865156B2|2006-04-28|2011-01-04|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Scann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which utilize a carrier signal bandwidth test| DE602008003542D1|2007-01-17|2010-12-30|Panasonic Elec Works Co Ltd|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JP5015855B2|2008-04-24|2012-08-29|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火災警報システム| EP2117128B1|2008-05-09|2012-11-21|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Scann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acquisition| JP2009284376A|2008-05-26|2009-12-03|Panasonic Corp|無線通信装置| US8447241B2|2008-05-26|2013-05-21|Panasonic Corporation|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JP6106907B2|2012-09-11|2017-04-05|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979543B2|2012-09-28|2016-08-24|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480652B2|2013-07-10|2019-03-13|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可視光通信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並びに照明システム| US9685067B2|2013-10-31|2017-06-20|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Machine-to-machine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FR3085241B1|2018-08-24|2021-07-16|Verisure Sarl|Systeme de surveillance de securite et noeud pour un tel systeme| ES2815749A1|2019-09-30|2021-03-30|Verisure Sarl|Sistema de monitorizacion de seguridad| ES2815723A1|2019-09-30|2021-03-30|Verisure Sarl|Sistema monitorizacion de seguridad|
法律状态:
2019-10-1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026293||2011-02-09||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